富維耶聖母院與美食之都里昂 - Basilica of Notre-Dame de Fourvière & The Gastronomic Capital of the World, Lyon
里昂最美的城市天際線莫過於從富維耶山(Fourvière)巔往索恩河(La Saône)與隆河(Le Rhône)方向眺望,古色古香的舊里昂市區盡收眼底,龐大的世界遺產曬在藍天白雲底下,好像訴說著另一個世界的故事。
這日中午,我們酒足飯飽滿意地從米其林一星餐廳Les Trois Dômes走出來,此時已經傍晚3點多,驗證了比較講究的法國餐總是得吃很久這個印象。
雖然吃飽散散步活動一下有益身體健康,但是望著遠處山頭上的富維耶聖母院(Basilica of Notre-Dame de Fourvière),我真的好慶幸里昂政府有興建這條短程的小纜車,否則撐著沉甸甸的肚皮去爬山,可能難保會在路邊不支倒地。
富維耶山腳下還有另一個里昂主教堂(Lyon Cathedral, Cathédrale Saint-Jean-Baptiste de Lyon)與富維耶聖母院遙遙相望。里昂主教堂以傳統的歌德式(Gothic style)尖頂造型為設計主體,和富維耶聖母院有很大的區隔。
此時正值里昂秋高氣爽的季節,樹葉紛紛轉黃甚至發紅,落葉積滿了人行道的側邊,濃濃的秋意羨煞了我們這些臺灣來的觀光客。臺灣近幾年的天氣特別詭異,原本還有分明的四季,現在僅剩下極濕熱的夏天與極冷的寒冬,春天與秋天十分短暫,有時候甚至變化快速到令人無法察覺。
繽紛的落葉為里昂點綴出幾分詩意,路上的行人似乎也因而從容優雅起來,滿不像是一般大城市給人交通繁忙,民眾步調緊湊快速通過的感覺,但里昂可是法國第三大,僅次於巴黎(Paris)跟馬賽(Marseille),的城市呢!
我們從里昂主教堂站開始搭乘纜車上山,車程其實沒有幾分鐘,大致上欣賞一下富維耶山的風光就可以準備下車了。
"Vieux"在法文裡頭是「老」的意思,Vieux Lyon就是里昂舊城區。
法國從頭到尾都很令人困擾的地方就在於,無論你拜訪多麼知名的觀光景點,幾乎絕大多數的告示牌跟路標都只會寫法文。他們基本上很懶得在下面多加一行英文翻譯小字,所以如果不是長得很像英文的法文,比如法文cathedrale = 英文cathedral,來到這裡幾乎處於文盲的狀態,算是對觀光客相當不友善的國家。
套句領隊的名言:「法國人就是臭跩!」
你想來便來,不來拉倒,來了就是要看法文、講法文;你跟我說英文我還是要用法文回你,沒人在管國際通用語言是啥。
富維耶聖母院的外型設計採用羅馬式(Romanesque)混合拜占庭式(Byzantine)的建築風格,因此它看起來有點中東回教清真寺圓頂的影子,但同時又具備羅馬典型氣勢恢弘的列柱裝飾在正門上方,這樣的混搭風是同期間教堂建築中十分罕見的。
早在西元1192年,富維耶山頂上就有蓋一座紀念聖母瑪麗亞(The Virgin Mary)的教堂,後續因為戰爭而被摧毀,並且在西元1586年重建。里昂人與富維耶山和聖母之間難分難捨的堅定信仰在當時即已存在。
人們透過禱告,相信聖母一定會庇佑里昂,而事實上也真的見證了許多奇蹟發生。
在西元1638年發生感染兒童的壞血病疫情,群眾透過到富維耶山遊行祈福,意外緩解了病情延續;在西元1643年歐洲爆發嚴重的黑死病(鼠疫),里昂政府發願若此次里昂可以倖免於難,則以後將每年奉獻皇冠與蠟燭至富維耶山上予聖母,結果里昂真的躲過了這次的災害。
到了西元1870年普法戰爭,原本普魯士已經攻打到巴黎準備南下里昂,卻在里昂人向聖母祈求並許諾興建教堂祀奉聖母後,奇蹟似的退兵了。就在這個背景下,現存的富維耶聖母院便由私人資金贊助下開始修建,自西元1872年動工,至1884年完成。
當初民眾祈求遠離瘟疫的『點燭』傳統,至今也演變成了里昂著名的『光之節』(Fête des Lumières, Feast of Lights, Festival of Lights)。在每年12月8日前後的連續4天(今年是12/5~12/8舉行,現在開始規劃還來得及參加!),城市裡所有信徒都會在他們的窗前與陽臺點上用玻璃罩盛裝的蠟燭,讓溫暖的燭光充滿里昂城中的每個角落,並藉著這份小而彌堅的火焰延續里昂對聖母的感激與崇敬。
光之節的活動數年下來逐漸擴大,並且轉化成了國際形的裝飾燈光藝術展,由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將不同的燈飾作品裝設在里昂市區中,搭配城市原有的地形與建築結構展現各自優越的美感,並且隨著科技進步,LED燈與雷射投影等技術逐漸加入,更多元化了整個創作表達的豐富度。這個活動每年吸引上百萬的遊客一同來參觀感受與平日不一樣的璀璨里昂,也為一些年輕的新秀設計師找到了作品曝光與收入的來源。
光之節的主辦單位後續還延伸了這個活動,從原本單純的宗教緬懷意義跟觀光價值,多添加了慈善募款的功能。藉由認購心之蠟燭的活動籌資,再把這些募款資金捐贈給各種慈善機構幫助需要的人。
這個舉動讓聖母慈悲憐憫的燭火不再僅僅屬於里昂,而可以更普及地照顧到其他苦難的人們,也使得『點燭』強化了它信仰的初衷,不會因為加入觀光色彩而被沖淡。
結束聖母院的參觀行程,我們順著下山的路來到一處平臺,這裡是欣賞里昂舊城區最棒的觀景臺。
里昂的天際線美景一覽無遺,磚紅色的屋頂錯落於兩條河岸間,如果陽光可以再更強烈一點的話就太完美了。
至於在右側有兩棟奇怪凸起的建築物,比較靠右邊的鉛筆大廈(Le Crayon, 長得就像枝鉛筆)也就算了,至少它的顏色還不至於太突兀,鉛筆與復古的衝突也勉強在能接受的範圍。但是靠左邊那個斜角大廈就真的太現代太唐突了,里昂人可能遲早會想把它剷除!
從富維耶山下山時會通過一條玫瑰小徑(Chemin du Rosaire),在對的季節時,這條小徑理論上會開滿玫瑰花,不過我們拜訪的時機點可能不太對,因此只能看到沒有花的玫瑰葉子叢,不會有玫瑰花。
小徑結束後緊接著一條瘦長的樓梯小巷,這條巷子走起來非常有味道,能給人一種身在古城中的強烈感受。
不過眼睛雖然覺得感動,雙腳卻一直在抗議。這段下樓梯的路又直又長,走到末段時雙腳已經有點震到麻木了,大腿也不由自主地抖動中,膝蓋不好的人恐怕得要考慮改搭纜車下山吧。
置身在里昂舊城區的街道裡,左右皆是16到17世紀的古建築,路面主由石板鋪成,路中央有一條凹陷的溝槽供排水使用,和現代普遍中間高兩旁低的路面排水設計正好相反。路幅算狹窄,兩輛車要會車時可能得用點技術,但是已經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里昂,無論如何沒有機會再拓寬這些古老街道了。
舊城區有兩條知名的古道,一條便是剛剛看到的牛街(Rue du Bœuf),另一條則是與它鄰近且平行的聖若望街(Rue Saint-Jean)。在這裡能找到一些餐廳、旅館跟小商店,有時間可以逛逛。
我們在這邊意外發現有間神奇的餐廳,它擺在外面的餐桌上面竟然印著漫畫內容當圖案。仔細一看,這漫畫還是繁體中文版的海賊王,不是法文喔,天啊!這餐廳老闆也太有趣了。(一定是個阿宅無誤~)
明明中午已經吃得超級飽,看到路邊有法國麵包店還是忍不住進去湊熱鬧。這間店內擠滿了排隊的本地人,法國的法國麵包不買來試試看好像對不起自己,所以我們也在空檔衝去買了一個可頌跟可麗露(Le Canelé)來嚐鮮,看看法國當地土生土長的糕點和臺灣師傅做的到底差在哪。
里昂路邊經常可見這種自動租腳踏車的設備,就跟臺灣的UBike一樣意思。這個系統在里昂叫做Vélo'v(愛的自行車),它取了法文的vélo(腳踏車)跟英文的love(愛)結合起來命名。
一般里昂人都會有自己的帳號跟密碼可以直接租車來使用,觀光客的話可以上網買短天期的租車卡(點此官網購買),利用卡片租車然後再按照租用的時間長短計價,這樣就可以來一趟里昂的自行車觀光之旅了。
還記得先前介紹過的地標:小王子與其作者聖艾修伯里的紀念碑嗎?它看起來其實相當儉樸而且隱藏在白萊果廣場旁的行道樹之間,這樣低調的呈現方式還滿符合里昂這座城市的風格。
日落後,晚餐的安排很貼心,直接在我們下塌的旅館享用。飛越了半個地球,時差加上旅途奔波折騰,其實也沒有多餘的力氣再跑到其他地方找東西吃。這天實在很長很長,上次洗澡可能已經是48小時以前的事情了,就好像進入永晝的感覺,令人很期待回旅館好好睡一場覺。
旅館供應的餐食一點也不馬虎,餐前一樣提供了小法國麵包,不過下午吃完的中餐好像還沒完全消化,因此麵包雖然看起來相當可口我還是直接跳過了。
主食送來時竟然是義大利餃(ravioli),我帶著有點睥睨的心情望著它,心想,你再好吃,難不成能比我在義大利吃到的義大利餃更美味更道地嗎?
結果咬一口以後我馬上生出了滿滿的歉意,里昂可是法國美食評論家科儂斯基(Curnonsky)親口讚譽的「世界美食之都」(the gastronomic capital of the world),這個外表看上去泛著綠色的餃子,內餡卻有濃濃的起司味,不太是我們想像中的蔬菜義大利餃。外皮煮透了但是仍帶有嚼勁,醬汁本身也充滿了奶油味,要不是肚子還很飽,真想把它們通通吃光光。
果然服務生看到我們幾乎都沒什麼動碗裡的菜餚,親切地問大家是不是不好吃、不合胃口啊?我趕緊跟他搖搖頭說,非常好吃,只是我們中午真的吃太多了!
主菜是超級大一塊的燉雞胸肉,送上來時真的有些傻眼。所以不要再說法國料理都只有一點點吃不飽了,我逐漸開始懷疑是不是法國菜過渡到臺灣餐廳以後,被物以稀為貴的商業想法給改造成那樣。
雞胸肉內部還滿多汁的,即使比不上烹調雞腿肉可以做到的彈性與水分保持,但至少不會柴已經很厲害了。一旁還有片狀的焗烤馬鈴薯,表層起司的香氣無法掩蓋住馬鈴薯天然的香甜,跟我們白天在里昂市集上看到的漂亮馬鈴薯一樣,外表賞心悅目,吃起來也飽滿濃郁。
在甜點登場以前,我們三分之二的團友已經先陣亡回房間休息了,因此領隊有特別跑去跟餐廳說明要減少甜點供應的量,畢竟大家太累又太飽,服務生很難得可以看到晚餐還沒用完客人已經跑光了的模樣。
但衝著法國蘋果派的面子上,再累也要留下來吃一口看看,我才甘願回去。
出來旅遊特別消耗體力,我很慶幸自己還年輕,可以硬撐著到處跑,在真正累倒以前滿足自己探索世界的慾望。但10年或20年以後,我會不會變成那些消失在餐桌面前的人,真的已經很難去預想。
熱騰騰的蘋果派上桌啦!
它真的是熱的,彷彿剛出爐似的,底層的派皮酥脆且口感層層分明,內餡濕潤而溫熱,蘋果被糖漿熬到十分入味融化在內餡中,原本只想用最後一口氣挑一塊蘋果起來嚐嚐就好,後來也顧不得肚子上的兩三層游泳圈,熊熊給他吃了半個!
行前還有人警告來法國東西不好吃,口味怪怪的會變瘦,要自己帶泡麵跟餅乾什麼的,誰曉得在里昂的第一個晚上,我就有種回臺灣後褲子可能會穿不下的陰影。看來里昂不只是美食之都,也是腰圍控制的萬惡淵藪啊!
法國系列旅遊隨筆
4. 如何打包法國國內線飛機行李 - 寶貝與斷捨離的故事 - Carcassonne, France
5. 火葬, 致夏卡爾 - Cremation, A Tribute to Marc Chagall
6. 蜿蜒阿爾卑斯山區的拿破崙大道、希斯特洪與松果火車 - The Route Napoléon, Sisteron and Train des Pignes
7. 乘著松果火車前往昂特沃與尼斯海鮮大餐晚宴 - Southern France Trip, Nice & Entrevaux
8. 紙醉金迷摩納哥與蒙地卡羅 - Luxury and Dissipation in Monte Carlo, Monaco
9. 南法藝術山城聖保羅與皇家修道院古蹟旅館 - Saint-Paul-de-Vence & Le Couvent Royal Hotel, Fran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